职位推荐
- 珍格医疗-临床销售 15001-20000
- 地奥制药-医药代表 6001-8000
- 普利德医疗-医疗设备销售经理 面议
- 大唐-兼职招商经理 面议
- 景德中药-直营经理 6001-8000
- 安邦医药-省区招商经理 8001-10000
- 恒瑞医药-医药信息沟通专员 6001-8000
- 黄河中药-学术讲师 8001-10000
发布日期:2011-02-17 浏览次数:231
政府部门:未雨绸缪搭建平台
企业招不到工人,急了。有关部门看到企业的困难,同样急了。怎么办?惟一的出路是主动出击,寻找资源。到哪里找呢?劳动保障部门决定巩固老基地,开辟新基地。
江西省是我市多年的劳务协作基地。我市与永丰、玉山等县(市)的劳务协作已有10年以上的时间。2008年以前,我市每年组织企业参加当地的春季劳动力交流大会。目前,永丰县在我市的劳务人员有4000多人,集中在店口、大唐的机械、袜业企业,而在店口就有3000多人。
除了丰富的普通劳动力,江西的职技院校较多,一些民办高校规模很大,技术工人的资源同样丰富。前几年,曾印发江西职技院校的联系册,以便企业联络。为此,劳动保障部门把江西作为解决企业技工荒的突破口,着力开展“架桥铺路”工作。
2010年3月初,就业管理服务处的同志第一次南下江西,到南昌、上饶、新余等地的职业技术院校,走访洽谈。实地走访后,劳动保障部门的人员感到很兴奋,因为这是一个技能人才的巨大宝库。如:江西渝州科技学院有在校生3万多名,每年毕业生有8000多名。赣西科技学院有在校生1万名,每年毕业生两三千人,而且其机床、数控技术、服装加工等专业与我市的产业对口。得知2010年4月16日绍兴市将举办第三届校企合作技能人才洽谈会,届时众多院校将到绍兴设摊。市劳动保障局认为,这是一个极好的校企对接机会,不如筛选一些院校,把他们“请”到诸暨,与我们的企业面对面作交流对接。
于是,劳动保障部门决定第二次下江西,进行更深入的洽谈,筛选院校。2010年3月24日-27日,市劳动保障部门组织盾安、海汛等5家企业赴江西玉山、永丰、吉安等三个(县)市进行劳务洽谈,企业代表与当地职技院校负责人就开展校企合作进行了沟通。
2010年4月16日,绍兴市第三届校企合作技能人才洽谈会举行,江西等省(市)的职技院校汇聚绍兴,寻求企业合作。我市劳动保障部门除了组织有关企业参会外,与前期交流的院校再次对接,邀请其来诸暨走走看看。4月17日,40多家职技院校在市人才交流中心与我市企业进行面对面交流。当天,会场气氛热烈,校企双方互递资料,互通联系方式,签订合作意向。有的院校负责人还实地到企业参观考察,校企合作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在巩固老阵地的同时,有关部门开始寻求拓展新的劳务结对关系。2010年11月初,青海省海北州和下属四个县的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来我市,在先后走访了店口、大唐、枫桥等镇乡和盾安集团、阮市珍珠、三马锦纶等企业后,与我市20多家企业代表就广泛深入的人力资源合作进行了洽谈。海北州还与我市签署了人力资源合作协议书。
今年春节前,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特意组织海亮、露笑、盾安等企业到上饶、武汉、西安、长沙等地招聘大中专学生和工人。
政府部门为企业搭建了一个又一个招工平台,作为招工主体的企业应该怎么办呢?
企业:要尽量留住老员工
年年岁岁,春季人力资源招聘会上上演着惊人相似的一幕:大量的求职者渴望找到满意的工作,众多企业希望找到合适的工人特别是技工,双方洽谈成了,留了下来。员工做到年底,过完春节,又不来了。于是,又是招工难与求职难一幕再现,企业和求职者都走进了这一怪圈。虽然形成这一怪圈有多种原因,但在现有情况下,企业可以做些什么呢?
露笑集团目前有员工1300多人,正月初六开工时,没有按时回来的只有五六十人,有些员工还打电话要带人来企业,目前人员基本到岗,不缺人。老员工的稳定,为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提供了保证。
“企业一定要把稳定老员工作为用工的主导,同时通过老员工带新员工来补充用工缺口。企业如果留不住员工,一定要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是劳动待遇低,还是工作环境差,要让员工有自豪感和归属感,吸引员工长期留下来。”露笑集团人力资源部部长郑大康这样说。
就业管理服务处主任钟明也认同这一点:“传统的劳务输出地江西、安徽等地仍然有大量的劳务人员外出,能不能‘流’到诸暨,并且‘留’下来,企业大有文章可做。企业必须营造良好的环境,劳动保障制度、管理制度要及时跟上。另外,企业要主动与大中专院校联系对接,吸引新生代的技术工人。”
“企业遭遇‘用工荒’说到底是产业转型升级问题,生产科技含量低的产品,利润低,待遇低,也吸引不了人。只有产品的科技含量高了,利润上去了,有钱提高待遇了,人才也吸引进来了,这样就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一位年前参加过西安、长沙等地洽谈会的企业人力资源部部长对吸引不了员工深有感触。
2月14日,节后首场人才交流会在市人才交流中心举行,152家企业面向大中专学生和求职者提供了3526个岗位。而去年同期,124家企业进场,提供的岗位是2475个。“来招聘的企业比去年多,岗位也比去年多,但求职者比往年少。”市人才交流中心的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与2008年、2009年人才市场火爆的形势形成了明显的反差,也再次印证了开年来浙江各地用工紧缺的状况。”
现状:用工紧缺将成常态
近年来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企业用工荒有愈演愈烈之势。据市就业管理服务处主任钟明分析,造成用工荒的主要原因有:一、经济持续回暖导致企业用工需求迅速上升。二、随着东部产业转移和中西部的崛起,原来的劳务输出大省江西、安徽、河南等需要大量工人,越来越多的外出务工人员选择在家门口就业。像江西上饶,服装企业的工资在1500元—3000元之间,平均工资只比我市低三百元左右,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薪酬优势不明显。目前,浙江省与中西部企业月工资水平差距只有300元—500元,加上我省生活成本普遍较高,对外来求职者的吸引力减弱,很多农民工不愿意来了。三是越来越多的“80后”、“90后”新生代劳动力逐渐成为主体,他们的文化程度普遍高于父辈,大部分接受过中职或高职教育,想出来闯,但对就业环境、工资待遇和发展空间的要求远远超过父辈,对条件差的企业敢于“用脚投票”,而一些企业劳动保障制度、管理制度跟不上,留不住人。
另外,中西部地区的企业也开始面临用工短缺困扰,以前政府部门希望劳动力外出务工挣钱,现在是千方百计想让劳动力留下来。这不,节后,绍兴组织企业去重庆招工,当地政府部门婉言谢绝。企业招工负责人普遍反映,近年来,企业招工难度不断增加,熟练工人更是“一工难求”。
正因如此,用工紧缺将作为一种常态存在。这也与近年来春季人力资源招聘会的信息相吻合。
从2007年—2010年春季人力资源招聘会供需情况表中可以看出,2007年—2009年,人力资源市场上,求职者与招工者大体处在一个平衡状态,一定程度上是求职难,特别是大学生就业难。但是2010年,人力资源市场上供求关系发生了一个大的逆转,126家企业进场设摊提供就业岗位10319个,而进场求职的人员只有3000余人,达成就业意向的只有一成多,岗位供求率为 343.97% ,“招工难”特别是技术工人的短缺,成了制约我市经济转型升级的瓶颈。idxdy0003
300多万优质简历
17年行业积淀
2万多家合作名企业
微信扫一扫 使用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