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店怎么从“缺医不少药”现实中分一杯羹

发布日期:2011-03-14 浏览次数:182

医疗与医药服务原本是一体化运作的,但随着社会对医疗与医药不断变化的需求,催生两者的不同性能越来越社会化,医疗与医药体制不断深化,从大的环境下可以看到,两者必定有自己完全独立的生存与发展空间,而现实是,两者正处于磨合地带,既有合作又有分离,所以从目前的结果看,医药与医疗是一个竞争的结果,从国家指导发展的层面看,医疗服务与医药服务格局回有新的突破,即将回归医疗做治疗,医药做康复、保健这么一个过程。

实际上我们从实际看,中国From EMKT.com.cn的老百姓到目前为止,一般性疾病或者说看病的药品基本不缺少了,除去疑难杂症,老百姓缺少的不是药品,而是医疗,是医疗的方案,就是给患者提供真正医疗的办法与方案不多,或者说选择的对口医疗渠道少,可供选择的就医方案不多,由此引出就医排队现象,医疗分流是一个瓶颈,如果医疗机构继续垄断资源的环境下,需要吃药的消费群体格局就不可能打破,因为就医与吃药属于一体化的。这样医药这头的药店要承受的市场阵痛就比较明显了。

药店经营困局的核心原因

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下,药店主要面临的是两个问题,一个是社区医疗机构,我们叫社区医院,另外一个是消费群体结构。医疗机构国家支持的力度正在一空前的投入推动,无论是地盘的占有,医疗保险给与的覆盖,资源的享受等,都对零售的医药药店有很大的制约,受到打压的空间正在扩大,这个现象已经要引起药店的高度关注。另外所谓的消费群体结构也在发生变化,由于医疗机构逐步推进到社区,其服务影响力也在渗透一些长期吃药的患者,医疗机构原本的服务是很差的,无论是看病或者病后的管理,医疗机构根本没有满足消费需求,做不到这一点,这样就给医药环节的服务带来机会,所以很多药店也在开展特色服务,一些简单的病后服务,用来支撑用药需求。

我们从药店本身看问题,药店药品属于普通药品,从性能上看属于单一类别,因为患者需要的是医、疗、药一体化的服务,所以药店自身强势需求不足,基本上可以看到药店要生存,就要靠药品的利润,一般我们知道药店毛利润在30%左右,主要依靠一些品牌药品来支撑,而品牌药品数量不多,价格高,成为患者与舆论的焦点,国家正在一轮又一轮的调控,使得药店的毛利空间受到很大的压缩,由于医保产品的先天不足,更加无法与社区医疗机构竞争,这个趋势将越来越明显。

另外药店有个传统的惯性,就是座商,等待客户上门,为什么我们看到外面那么多保健品企业的单品销售都能够活的很好,是因为“行商”的结果所导致的,也就是服务前移是本质。虽然很多药店在店内本身的项目上做了改进,比如所谓的“药店分型”, 包括有传统药店,社区便利店,药妆店,中药特色店,药诊店,大卖场,医保店,网上药店,专科店等,其实是在做医院分科工作是一个性质,根本解决不了药店本身的问题,由于缺乏经验与服务支撑,有的甚至改造很不成功,连成本也赚不回来,因此这个不是出路。

还有,有的连锁药店也在开展大规模的健康管理,想从健康消费数据上获得价值提升,促进销售提升,这个也是一个误区,医药机构或者药店向做健康管理,严重缺乏基础支持,一个是服务,一个是环境,药店没有患者需要的服务,最多配一些坐堂医生与简单的血压、血糖检测什么的,没有真正理解患者的需要,另外健康管理的社会意识形态没有完成,基本医疗还在完善当中,不具备健康管理的条件,所以国内很多专业的健康管理公司也没有做起来,大部分是向 嫁接一些所谓的保险公司,作为一个参保的项目,根本做不到 实际的管理健康的需求上去,比如家庭医生的配备,家庭健康教育的强制条件,免疫基础,养老等等,都是空缺的部分,因此,药店要想发展,或者拓展,要依靠现实问题的核心需求。

如何突破围城走出陷阱

那么药店是否可以从另外的思维看现实问题,“药多医少”是一个现象;“座商”是一个现象;“服务项目缺乏提升”是一个现象;“乱搭桥衍生品”是一个现象。从整体药店“病态”看,这些问题属于普遍现象,无论是单体药店、连锁药店、品牌药店、特色药店、网上药店、单体门诊等,均有此现象,也就是大家在创新影响下的一个群体模仿的结果,也是媒体关注催生下的一个缩影写真。 

要想走出这个模糊地带,药店要从高度上理解这个层面,要从便民、利民的角度上看问题所在的核心,便民需要做的工作就是要与医疗机构竞争项目上下功夫,突出服务的合理性,利民需要引导的是简单、可操作性的就医就要环境,不要让药店“变形”,药店就是需要向一个就医问诊吃药的功能上做文章。药店就医做什么,药店的核心是看基础病、慢病、康复病,三大类消费人群,锁定目标来确定看病的范畴。药店问诊做什么,需要在合理的理疗、检测、预防上开拓与发展,做到与基本患者需求同步,并有科学性、权威性。药店患者吃药吃什么药,药店不能光盯着高毛利产品,不断通过营业员介绍患者吃药来获取高收益,要改变策略,从就医、问药到吃药一条龙来体现,顺其自然,扩大量的基础,才是出路。

我们知道,国家把医疗服务项目主要交给医院去对外运作,而医院本身由于繁重的治疗任务,无暇顾及教育与推广这个课题,而把服务当作获取利润是医疗单位的常规手段,因为,作为药店是否可以考虑在这个层面上有所作为,药店的升级是未来药店走出困境的重要途径,但这个升级一定不是在医药以外的部分,而是医药与医疗的部分结合,根据我们国家的国情,中医中药的开展与提升成为首当其冲的突破环节,符合药店消费对象的客观规律,慢病、康复病、亚健康疾病三类目标。

具体升级模式为:

一、 慢病的治疗规划方案,通过引进部分无创伤中医 医疗器械,对慢病患者全面体检,从西医范畴扩大到中医范畴,对接所有慢病患者,提供切实的方案,可执行的方案;

二、 对康复病人的痊愈方案,药店立足有职业医生职能,扩大对治疗后在家养病患者的康复理疗,从源头上开拓市场结构,突出药店的服务功能;

三、 亚健康疾病的调理方案,这个范畴比较大,但可以从睡眠、减肥、女性生理疾病等入手,做调理类亚健康目标人群方案,必定有很大的起色;

总体方向能够预见,药店升级并不完全是项目的引进,而要开设相应的环境对接,而不能与药店处于同一个大厅内,保护消费者隐私与做好善后服务的心态改善也很关键,重要的是有一个与药品销售有对接的功能,可以考虑药店走出去 ,但不能离药店太远,而无法控制消费者为目标。

文章推荐
  • 齐鲁两款1类新药来势汹汹 剑指1000亿市场
    近日,齐鲁制药有2款1类新药获批临床,分别为引进的VB4-845注射液及国产1类新药注射用QLS31901。米内网数据显示,2021年至今齐鲁制药已有2款2类改良型新药获批上市,3款创新药申请临床,其中2款已获批临床。
    2021-03-22
  • 杨森Ponvory获FDA批准上市 治疗复发型多发性硬化症
    3月19日,强生(Johnson & Johnson)旗下杨森(Janssen)公司宣布,美国FDA批准了Ponvory(ponesimod),一种每日一次的口服特异性鞘氨醇-1-磷酸受体1(S1P1)调节剂,用于治疗复发型多发性硬化症(MS)成人患者,包括临床孤立综合征、复发-缓解型疾病和活动性继发性进展型疾病。Ponvory在降低年化复发率方面的疗效优于已确立的口服治疗,
    2021-03-22
  • 县域医药市场争夺战:未来十年 这9亿中国人用什么药
    12年前,在国内一家顶级医药集团工作的王宇(化名),借出差的机会,在企业重点布局的大城市三甲医院之外,顺便跑了跑社区卫生诊所和县级医院。
    2021-03-22
  • 逮捕医药代表 执行!
    日前,中国检察网公开了一份起诉书,内容直指两位医药代表的非法行为,因涉嫌受贿罪,被地方监察委员会留置,经研究决定对其刑事拘留,后由地方公安局依法执行逮捕。
    2021-03-22
  • 一批药企 宣布停产
    日前,江西省药监局连续发布3则停产公告。
    2021-03-22

微信扫一扫

300多万优质简历

17年行业积淀

2万多家合作名企业

微信扫一扫 使用小程序

猎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