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其润出席“浦江创新论坛·女科学家峰会”并发表主题演讲

发布日期:2023-09-09 浏览次数:180

中国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北京
0个在招职位
  中国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及附属公司是中国领先的创新研究和研发驱动型医药集团,业务覆盖医药研发平台、智能化生产和强大销售体系全产业链。产品包括多种生物药和化学药,在肿瘤、肝病、呼吸系统、外科/镇痛四大治疗领域处于优势地位。   公司于2000年在香港联交所上市,2013年入选MSCI全球标准指数之中国指数成分股;2018年入选恒生指数成分股;2019年入选恒生中国企业指数成分股;2020年入选恒生沪深港通生物科技50指数成分股、恒生中国(香港上市)25指数。中国生物制药连续五年荣登美国权威杂志《制药经理人》发布的“全球制药企业TOP50”,连续三年获评《福布斯》(亚洲)“亚太最佳公司50强”。   中国生物制药旗下企业分布于北京、上海、南京、连云港、青岛等地,拥有多个药品生产基地。公司成立至今,持续取得卓越成就和稳健发展,核心企业正大天晴药业集团、北京泰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均多年位列中国医药工业企业百强榜。   公司以仿制为基石,向创新全面转型,创新药驱动增长,收入占比逐年提升;内研管线驱动创新转型,不断提升技术平台;在顶尖科学团队带领下积极推动国际化进程,抢占国际前沿赛道。   中国生物制药将秉承“健康科技,温暖更多生命”的使命,专注创新,服务病患,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制药企业。望与有识之士共享医药健康产业的发展成果,鼎力合作、共赢未来!

中国生物制药董事会主席谢其润9日出席2023浦江创新论坛第二届女科学家峰会,在“产业链接”环节发表演讲。她从认知、破局、展望三方面探讨中国创新药的发展,指出医药研发企业需要注重市场和科研思维的链接,更高效地打通产学研之间的障碍,将科研成果快速转化出市场价值,实现可能的破局之路。

谢其润在分析当前中国创新药现状时指出,中国创新药行业在国际竞争中已经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2010年中国医药市场只占全球市场的11%, 而2022年已达到全球的20%。然而,在美国加息以及国际地缘冲突激化的影响下,全球资本市场急转直下,创新药行业热度快速降温,企业和科研团队难以依赖融资支持创新。在资本寒冬下,医药研发企业更需要注重市场思维和科研思维的链接,对未满足的临床需求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前瞻性的布局。

她指出,肿瘤、癌症依然是当前最具创新动力和发展速度的领域之一。中国生物制药的安罗替尼就是把握住了靶向药物的窗口机遇,填补了非小细胞肺癌、软组织肉瘤、甲状腺髓样癌等多个癌症治疗领域治疗方案的空缺,成为中国原研创新药的代表产品,为癌症患者带来了生命希望和质量的提升。

另一方面,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CNS领域的新药研发挑战巨大。同时,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代谢性疾病、骨骼肌肉等领域,都值得药企积极研发布局。在拥有5000万患者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炎领域,中国生物制药已经实现了大、小分子重要靶点的全覆盖。此外,今年上市的利马前列素片也是关注到了3000万中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需求,成功上市并成为国内目前唯一有效药物。

同时,产,学,研三块在创新链条中必不可少。全世界大多数基础研发都在知名的医学院以及政府支持的科研院所诞生,再由企业进行转化和落地。一直以来,中国生物制药通过与全国重点实验室、知名高校院所、生物科技公司等外部伙伴的合作,探索全球创新的靶点,进行首创药物发现,实现对全球前沿科技技术的引进和产业化。

展望创新药研发的未来趋势 ,谢其润认为,中国头部的创新药企需要积极对各种新靶点、新机制、新技术进行探索,密切关注人工智能对生物医药产业带来的深远影响;同时,也要对包括女性健康等重点治疗领域深度布局;在助力创新药国际化上,推动形成中外药品和临床标准对接,以吸引更多全球研发创新,落地中国、生根中国、产出中国。

此次峰会由全国妇联、科技部、上海市政府主办,上海市妇联等承办,以“探索无界,链接未来”为主题,邀请海内外科研翘楚和科技菁英,展现开放科创时代女性风采,共话参与全球创新发展的新使命、新担当、新作为。

文章推荐

微信扫一扫

300多万优质简历

17年行业积淀

2万多家合作名企业

微信扫一扫 使用小程序

猎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