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外科研究团队参与的一项新型促血栓物质研究成果在Cell Metabolism发表

发布日期:2024-02-26 浏览次数:79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广东
0个在招职位
越秀区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简称中山一院)前身是广东公医医科专门学校附设公立医院,始建于1910年。后几经调整更名,1957年命名为中山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1985年命名为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1年10月原中山医科大学与原中山大学合并组建成新的中山大学后,更名为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山一院是国家重点大学——中山大学附属医院中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附属医院,也是国内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医院之一。医院现为国家三级甲等医院和国家爱婴医院,由院本部和黄埔院区组成,院本部位于广东省广州市中心的越秀区;黄埔院区位于广州市东部黄埔区的中心地带,是以骨科和创伤急救为重点的综合性医疗院区。中山一院是华南地区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和康复的重要基地,素以 技精德高 在我国和东南亚一带久负盛名,2004年被评为 香港人最信赖的中国内地医疗机构 。技术力量雄厚,医疗成就卓著。现有职工3579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有2796人,正高职称112人,副高职称305,中级职称782人;博士生导师68人,硕士生导师239人。开放病床1850张,年门、急诊量约280万人次(平均每天10000多人次),年住院手术人数超过2.1万人次,出院人次约4.8万人次,病床使用率在101%以上。长期以来,医院充分发挥医疗技术力量雄厚的优势,不断采用各种新技术成功诊断、治疗和抢救了许多危重、疑难和罕见病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为我国医疗界填补了许多空白。教书育人为本,临床教学领先。医院是中山大学最大的临床教学基地,承担医学本科60%以上的临床教学任务,拥有数十个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目前在院研究生730多人;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1个、卫生部进修基地13个、临床研究所2个、临床研究治疗中心6个和临床研究实验室14个,其中肾脏病临床研究实验室是卫生部和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医院每年举办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25项以上,每年接收国内外中、高级卫生技术人员进修培训超过1000人。学科设置齐全,专科实力雄厚。临床科室设有17个二级学科和50个三级学科,医技科室有16个,其中肾内科,普外科和神经内科等3个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妇产科,儿科,泌尿外科,耳鼻咽喉科和内分泌科等8个学科为省重点学科。广东省心脑血管病防治办公室,世界卫生组织康复中心等社会医疗组织都设在本院。还有华南地区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高压氧仓、规模庞大的血液净化治疗中心、全国规模最大的体外反博治疗中心和腹膜透析中心,以及各种重症监护病房,为抢救治疗各种危重病人提供了可靠的保证。科研成果累累,学术成就喜人。近10年来,医院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项以及省部委等各级科研成果奖86项;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694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项目处于全国医院的前列(近四年都在10项以上);每年发表论文数,论文被引用和SCI收录数量也位居全国医院前列。由本院主办的全国性学术会议不胜枚举,每年还主办10次以上国际性学术会议。目前,本院担任中华医学会各专科学组组长、学会常委、副主委以上职务和广东省各专科学会主任委员的专家有49多人;主办和承办了《中华肾脏病杂志》、《中华显微外科杂志》、《中华胃肠外科杂志》、《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影像医学与介入放射学杂志》和《现代临床护理》等6份国内有影响的医学专业杂志。目前医院已与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日本、荷兰、瑞典等20多个国家的医院建立了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

      近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研究团队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广州海关技术中心、深圳技术大学、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等多个研究团队合作,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Cell Metabolism(IF:29)上发表了题为Gut microbial co-metabolite 2-methylbutyrylcarnitine exacerbates thrombosis via binding to and activating integrin α2β1的重要研究成果,首次发现并证明了肠道菌群衍生的代谢产物二甲基丁酰基肉碱(2-methylbutyrylcarnitine, 2MBC)是一种新型的促血栓物质,并阐明其促进血栓性血管病变的发病机制,为该类疾病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治疗靶点与思路。

 

 

      血栓所引发的缺血性心血管事件如外周及内脏动脉栓塞/血栓形成、急性心肌梗塞、缺血性脑中风等,是导致全球成人致残和致死的首要病因。尤其是在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代谢功能紊乱状态下,血栓发生的风险较正常人群显著升高。目前认为,血小板高反应性是导致血栓风险升高的关键病理因素。尽管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可通过阻断血小板活化的下游通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栓事件发生的风险,但是伴之而来的则是大出血等不良事件的增加。此外,仍有大量肥胖、糖尿病等代谢紊乱患者存在阿司匹林抵抗,这也是导致血栓再发甚至是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迄今为止,诱发血小板反应性增高的上游调控机制仍不清楚。

      研究团队通过代谢组学研究发现,酰基肉碱家族成员2MBC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缺血性脑中风及新冠感染患者血浆中明显升高,与血栓风险的升高有关。利用多种体内血栓动物模型及血小板功能实验,研究团队证实了2MBC可通过增高血小板反应性,促进血栓形成。机制上,2MBC激活p38/cPLA2通路,促进TXA2的产生,从而增高血小板的反应性。

      蛋白分子磷酸化在调控血小板反应性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为了探讨2MBC介导血小板反应性增高的分子机制,研究团队利用磷酸化蛋白组学进行检测分析,发现整合素蛋白通路可能在这一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经过进一步筛选和验证,研究团队最终鉴定出整合素家族蛋白integrin α2β1是介导2MBC促血小板高反应性的关键受体。通过基因敲除或化合物靶向抑制integrin α2β1能够阻断2MBC介导的促血小板高反应性及促血栓作用。

      通过禁食/恢复摄食、体外粪菌发酵、清除肠道细菌和粪菌移植等方法,研究团队进一步阐明了2MBC是一种肠道菌群衍生的代谢产物,可由二甲基丁酸在肠道细菌的作用下代谢产生;而利用抗生素鸡尾酒清除肠道细菌则可有效抑制2MBC在体内的转化,从而抑制其所介导的促血栓作用,提示2MBC可能是衔接肠道菌群紊乱与高血栓风险的重要中间介质。

 

 

      该研究首次报道了肠道菌群衍生的代谢产物2MBC作为一种新型的体内促血栓小分子化合物,可作为信号分子直接结合并激活细胞受体传递细胞内信号,从而发挥对细胞的功能调控作用。上述发现提示2MBC可能是血栓所诱发的缺血性心血管事件的潜在治疗新靶点,为该病的防治提供新的策略和思路。

      中山一院血管外科黄侃博士后和李梓伦主任医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何溪主任医师、广州海关技术中心戴俊教授、深圳技术大学黄炳顶教授、广州海关技术中心师永霞教授为该研究的共同第一作者。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陈思凡教授系该研究最后通讯作者,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李凌华教授和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任萌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受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严励教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李芳教授,中山大学计算机学院(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卢宇彤教授以及中山一院血管外科常光其教授等专家的大力支持和指导。

      近年来,中山一院血管外科依托血管疾病诊治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围绕代谢紊乱相关血管疾病展开系列研究,成果发表在Cell Metabolism、Signal Transduct Target Ther、J Am Heart Assoc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体现了中山一院在血管疾病研究领域的学术影响力。

 

      原文链接:https://www.cell.com/cell-metabolism/abstract/S1550-4131(24)00014-7

 

(来源:血管外科)

文章推荐
  • 2023国家执业药师职业资格考试报考专业参考目录
    2023国家执业药师职业资格考试报考专业参考目录
    2023-09-11
  • 最新!一批医械公司,获国家表彰
    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通知,确定了2017年度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和优势企业。 据不完全统计,共有103家医药企业上榜,扬子江、正大天晴、九芝堂、济民可信、
    2018-01-02
  • 地震急救药,这些企业有!
    举国悲恸! 8日晚9点四川九寨沟发生7.0级地震后,昨日(9日)上午7点新疆博尔塔拉州精河县也发生了6.6级地震。据目前报道的情况来看,随着伤亡损失情况统计的
    2017-08-10
  • 4家公立医院被托管!
    4家公立医院被托管! ▍一个市,4家公立医院被托管 据新华社报道,8月6日,陕西省韩城市与西安交大一附院共同成立韩城市医联体医疗管理中心——韩城市将辖区内四所
    2017-08-09
  • 震惊!药企高管集体反水!
    8月4日,沈阳市和平区人民法院公开审理一起民事案件。 沈阳奥吉娜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奥吉娜公司”)起诉原董事长助理、药业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王某及第三人辽宁启
    2017-08-07

微信扫一扫

300多万优质简历

17年行业积淀

2万多家合作名企业

微信扫一扫 使用小程序

猎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