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省到强省:云南如何迈过“价值断裂带”

发布日期:2025-08-17 浏览次数:25

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昆明
0个在招职位
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云南省十户重点大型企业、云南省百强企业,也是首批国家创新型企业,云南白药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是公众喜爱的中华老字号品牌。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实现利税及股票市值等指标连续7年稳居中国中医药行业首位,2012年再创历史新高。公司被评为“2009年全国国有企业典型”,是历次评选中唯一入选的云南企业和医药行业企业。 1902年,彝族名医曲焕章先生集中华传统医学与民族医药之大成,创制云南白药。问世百余年来,云南白药不仅拯救了无数大众百姓的生命,而且在北伐、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关系中国命运的重大历史事件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享有“伤科圣药”、“药冠南滇”的美誉。 历经沧桑、厚积薄发,从2000年开始,云南白药集团进入发展的快车道,主要经济指标连续十年增幅超过30%。公司业绩突出、盈利能力极强,被媒体和基金经理评为最具发展潜力的公司之一。2013年10月8日公司股价119.3元,市值828亿元,是1993年上市之初的306倍 ,被誉为医药类上市公司及云南上市公司第一股。 云南白药集团正致力打造医药全产业链,业务涵盖中药资源、中西药原料/制剂、个人护理产品、原生药材、商业流通等领域,产品以云南白药系列、天然药物系列及健康护理系列为主,共19个剂型、300余个品种,是拥有两个国家一级中药保护品种(云南白药散剂、云南白药胶囊)、拥有发明专利88项、实用新型16项、外观设计175项的大型现代化制药集团。 2011年,云南白药呈贡产业园启动运行。公司实施“新白药、大健康”战略,在思维、管理、研发、制造、市场运作等方面与国际水平全面对接,全力打造大健康产业,力争尽快进入中国医药行业第一集团军,再续云南白药新的辉煌。
分享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一斤咖啡生豆的价格大约是30元上下,烘焙加工的咖啡豆价格每斤可以卖到60元至几百元不等。而制成饮品,一杯咖啡起码在25元以上,按一斤咖啡豆可以制作50杯来算,增值数十倍。
这里面有一个残酷的现实:整个农业产业链条中,90%的利润都在设计、包装、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等环节。
这里面也有一个发展的机遇:谁能打通农业上游与下游之间的“价值断裂带”,谁就掌握了农业现代化的“金钥匙”。
云南该焦虑什么
看数据,云南的农业大省称号名副其实。
2024年,云南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846.86亿元,跻身全国前十。
图片
云南农业的崛起,其实是一部艰难的发展历程。
云南地貌气候,优势很明显。西北角是香格里拉的高山冰川,南部是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山高谷深,同时具有寒、温、热(包括亚热带)三带气候,植被丰富,造就了云南得天独厚的生物多样性。
除西北沙漠外,从海南岛到大兴安岭的各种植物都可以找到相应的气候落脚,是个“橡胶与松柏共存,香蕉和苹果共生”的神奇地方。
云南不缺土地,但地形太陡,耕地有77%的坡度在6度以上,2度以下的平地只有11%,小麦水稻都很难成规模种植。直到玉米的崛起,经济作物的大爆发,云南农业才真正拿到属于自己的话语权。
剑走偏锋,才是云南突围最好的思路。
省委书记说的“发挥比较优势”,在这里即体现为“高原特色农业”。
一组经济作物的数据可以看出,云南在这方面可谓天赋异禀:
国产咖啡豆,云南占98%;战略资源天然橡胶,云南占57%;糖料甘蔗,云南占15%;香蕉17%、芒果34%;鲜切花、烤烟、核桃、澳洲坚果也都是全国第一……
云南正在实施“1+10+3”重点产业培育工程,14个重点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超过2.7万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达2.3∶1,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那你说,云南农业还要焦虑什么?
肯定成绩,找准差距,当然才能越做越强。
如果说以往的焦虑是“种不出来”,如今的焦虑则是“链不起来”。
整体来看,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水平仍不理想。
第一产业以传统产业、出售原料和初级加工产品为主,农业向第二、第三产业延伸的空间大,但难度也不小,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融合发展不充分。
涉农第二产业发展水平不高,云南轻工业总产值占全省工业总产值比重在1994年达到最高54.3%,之后逐年下降,2023年这一数据仅为24.3%,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衡,尤其是农产品加工业处于较初级发展阶段,使得云南农业得不到来自工业的强大拉动作用。
图片
涉农第三产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能够有效带动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业、农业文化产业等新兴产业的带动能力较弱,农产品仓储物流、农村金融业、信息服务业等发展严重滞后。
解决农业大省的焦虑,就是要突破工业思维赋能农业的难题。
为什么是中药材
在《云南省产业强省三年行动(2022—2024年)》中,明确将“1+10+3”产业作为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方向重点领域,加快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建设。
图片
在共计14种高原特色农业产业中,如果要选一种来作为工业思维赋能农业的突破口,那么中药材勉强可以脱颖而出。为什么呢?
首先是产业特性使然。
中药材不是简单的农产品,而是一种跨越农业与工业之间、具备较高工业化转型潜力的特殊作物。从种源种植到最终形成产品,中药材要经历繁育、种植、采收、初加工、深加工、储藏运输、药品制剂等多个环节。这种“长链条”的特性,天然适合工业思维的系统化管理与标准化运作。
其次是市场需求决定。
近年来,大健康消费兴起,中药材消费量和市场规模稳步增长。目前,全国中药行业市场总规模超过7000亿元,预计到2025年整体规模将达到约1万亿元。其中,中成药市场规模将超过5000亿元,中药饮片将达到3000亿元,中药材市场在2000亿元左右。
云南是中国公认的“药用植物王国”,拥有全国约80%的中药材天然种质资源,三七、天麻、重楼等道地药材长期占据市场高位,但由于缺乏标准化和产业化支撑,产品价值始终无法充分释放,产业链上仍以低附加值的初级加工为主,亟待升级。
更重要的是,中药材产业在云南具备成熟的产业基础。
云南白药、昆药集团等一批龙头企业在云南扎根多年,形成了较强的产业带动能力和技术储备,具备推动产业链整合升级的基础条件。同时,中药材是典型的地方性资源,竞争壁垒明显,其他省区很难在短期内形成有效替代,这给云南提供了工业化思维落地的时间窗口与空间。
这一切,在《云南省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工作方案(2025—2027年)》已有直观的目标。
图片
如此看来,用工业思维赋能中药材产业,势在必行。
一场“工业革命”
对于大理巍山县来说,今年的红花似乎正在经历一场革命。
来看几个显而易见的数据:经过“云红12号”等高品质良种推广,羟基红花黄色素含量达2.5%;微波干燥、气膜冷藏库,损耗率降至3%;小程序下单,价格透明,“当天交货、5分钟到账”;亩增收约1600元,部分采花工日薪可达200元。
这个平台,就是“数智云药”。在今年南博会现场,作为全省中药材链主企业,云南白药集团发布“数智云药2.0”版本,也提交了它押注未来农业的系统性答案:解决整个中药材产业如何从“农产品”变成“价值链核心”的问题,重新写产业逻辑。
平台以“六统一”(统一种植规划、种源研发供应、种植标准、产地加工、收购销售、管理体系)为底层支撑,推动中药材产业向标准化、集约化、智能化转型。
图片
以数据驱动为核心,整合信息、资源、物流、质检、金融等多要素,打造一个开放共享的服务型生态。目前,平台辐射种植面积183.8万亩,带动农户超8万人。
在种植端,平台依托大数据分析,科学规划种植布局,推动“十大云药”等道地品种的标准化种植,并通过订单农业模式实现精准产销对接。
在加工端,通过产地建厂、就地加工,提升产业附加值,助力农民增收。
在交易端,“数智云药”创新性实现产地快检、实时交易、一单一清。其自主研发的药材快检模型可实时评估品相等级,大幅提升收购效率。
“数智云药”不仅是一个技术平台,更是一个产业协同生态。通过整合政府、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多元主体,平台实现了资源共建共享,推动产业链各环节无缝衔接。
从“数智云药”看未来云药
“数智云药”实现的,是种植户增收、乡村振兴和产业高质量的多方共赢。
以前,种植户种了一年的药,到收成时还在发愁卖给谁,价格“靠天吃饭”。而“数智云药”的订单农业模式,从种源到种植全程给到支持,公开透明的价格“应收尽收”。对巍山1万名红花种植户来说,今年“数智云药”收购均价较传统模式提高13元/公斤,累计增收1100万元。
图片
云南白药集团在巍山白池村现场收购鲜红花
对乡村经济来说也是意义重大。以前,本地只负责种药材,深加工、品牌、销售都发生在外地,乡村是资源地而非利润地。
云南白药集团依托“数智云药”平台,建成文山三七、巍山红花、双柏茯苓、屏边砂仁、鲁甸木香、太安当归6个产地仓项目,“第一车间”模式延长产业链,把资源、产值、税收留在产地,全面提升产业链条打造可持续发展的产业范本。
如巍山县原来仅有农业产值4000万元,现在增加工业产值5000万元、贸易产值1亿元。
更深层的影响,在于对整个中药材产业逻辑的重塑。
在“数智云药”的系统架构下,从种苗研发、标准种植,到采收、初加工、快检分级、交易结算、仓储物流、品质追溯,每一个环节都被纳入平台统一管理,实现“六统一”基础上产业链各环节的协同闭环。
图片
作为链主企业,云南白药集团打造“数智云药”,带来的是一种确定性:对农户是收益的确定性,对市场是供给的确定性,对地方而言是产业发展的确定性。
这种确定性,将会成为云南农业未来最大的底气。
今年6月,“数智云药”平台累计交易额突破10亿元大关,刷新了云南中药材产业数字化交易纪录,更标志着云药产业在全链路数字化转型进程中迈出具有战略意义的关键一步。无疑更让大家信心倍增。
中药材只是起点。
如果这个系统逻辑能复刻到咖啡、花卉、蔬菜、坚果等产业上,云南的农业,就可能真正从“农产品大省”走向“农业现代化强省”。
用工业思维赋能农业,这条路,云南才刚起步。
但方向,已经越来越清晰了。
转发自:拥抱印度公众号
文章推荐

微信扫一扫

300多万优质简历

17年行业积淀

2万多家合作名企业

微信扫一扫 使用小程序

猎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