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一院骨科青年医师成长论坛、“杏林新锐”青年医师成长竞技大赛举办

发布日期:2025-08-06 浏览次数:16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广东
0个在招职位
越秀区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简称中山一院)前身是广东公医医科专门学校附设公立医院,始建于1910年。后几经调整更名,1957年命名为中山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1985年命名为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1年10月原中山医科大学与原中山大学合并组建成新的中山大学后,更名为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山一院是国家重点大学——中山大学附属医院中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附属医院,也是国内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医院之一。医院现为国家三级甲等医院和国家爱婴医院,由院本部和黄埔院区组成,院本部位于广东省广州市中心的越秀区;黄埔院区位于广州市东部黄埔区的中心地带,是以骨科和创伤急救为重点的综合性医疗院区。中山一院是华南地区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和康复的重要基地,素以 技精德高 在我国和东南亚一带久负盛名,2004年被评为 香港人最信赖的中国内地医疗机构 。技术力量雄厚,医疗成就卓著。现有职工3579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有2796人,正高职称112人,副高职称305,中级职称782人;博士生导师68人,硕士生导师239人。开放病床1850张,年门、急诊量约280万人次(平均每天10000多人次),年住院手术人数超过2.1万人次,出院人次约4.8万人次,病床使用率在101%以上。长期以来,医院充分发挥医疗技术力量雄厚的优势,不断采用各种新技术成功诊断、治疗和抢救了许多危重、疑难和罕见病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为我国医疗界填补了许多空白。教书育人为本,临床教学领先。医院是中山大学最大的临床教学基地,承担医学本科60%以上的临床教学任务,拥有数十个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目前在院研究生730多人;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1个、卫生部进修基地13个、临床研究所2个、临床研究治疗中心6个和临床研究实验室14个,其中肾脏病临床研究实验室是卫生部和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医院每年举办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25项以上,每年接收国内外中、高级卫生技术人员进修培训超过1000人。学科设置齐全,专科实力雄厚。临床科室设有17个二级学科和50个三级学科,医技科室有16个,其中肾内科,普外科和神经内科等3个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妇产科,儿科,泌尿外科,耳鼻咽喉科和内分泌科等8个学科为省重点学科。广东省心脑血管病防治办公室,世界卫生组织康复中心等社会医疗组织都设在本院。还有华南地区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高压氧仓、规模庞大的血液净化治疗中心、全国规模最大的体外反博治疗中心和腹膜透析中心,以及各种重症监护病房,为抢救治疗各种危重病人提供了可靠的保证。科研成果累累,学术成就喜人。近10年来,医院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项以及省部委等各级科研成果奖86项;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694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项目处于全国医院的前列(近四年都在10项以上);每年发表论文数,论文被引用和SCI收录数量也位居全国医院前列。由本院主办的全国性学术会议不胜枚举,每年还主办10次以上国际性学术会议。目前,本院担任中华医学会各专科学组组长、学会常委、副主委以上职务和广东省各专科学会主任委员的专家有49多人;主办和承办了《中华肾脏病杂志》、《中华显微外科杂志》、《中华胃肠外科杂志》、《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影像医学与介入放射学杂志》和《现代临床护理》等6份国内有影响的医学专业杂志。目前医院已与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日本、荷兰、瑞典等20多个国家的医院建立了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

       8月2-3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青年成长论坛、“杏林新锐”青年医师成长竞技大赛在南沙院区国际会议中心举行。骨科青年成长论坛以“传承、创新、共进”为主题,邀请国内权威专家与青年才俊,在临床突破、科研转化、人才培育的多维对话中,勾勒骨科发展新图景。“杏林新锐”青年医师成长竞技大赛则分为临床、科研、教学三大赛道,为青年医师展示自我、突破成长搭建了重要平台。

 

大会现场

       一、 骨科盛宴:青年成长论坛碰撞思想火花

       论坛在中山一院副院长朱庆棠、骨科-显微外科医学部主任盛璞义的致辞中拉开帷幕,他们强调,骨科发展需倚重青年创新活力,为学科建设注入不竭动能。随后与会专家围绕骨科发展的多个议题作了精彩分享。

       欧阳宏伟、陈棣、肖国芝教授聚焦“临床医学科学家”培养,阐释了临床问题如何驱动科研,基础研究如何赋能临床创新实践,以及学科交叉下的人才成长生态等。柴伟、罗剑、李斌教授介绍了临床技术与药物研发的前沿内容,讲解了机器人辅助髋关节翻修提升精度、骨科药物研发靶点挖掘与递送难题、椎间盘再生的多模态调控成果。岳冰、史冬泉、刘珅、谢辉、黄景辉教授聚焦青年成长与临床实操,讲解了关节软骨修复技术迭代、青年医生内卷突围经验、肌腱鞘炎诊疗、代谢性骨病研究、器官再生学科交叉奥秘等内容。林贤丰、吕厚辰、郑灿镔、刘伟海教授则锚定科研转化前沿,围绕骨科代谢组研究与材料转化、骨质疏松药物研究、神经中枢细胞重建、乳酸信号转导机制展开讨论,破解“转化落地难点”。

       闭幕式上,朱庆棠与陈棣高度肯定论坛成果,他们寄语骨科青年:以临床需求为锚点,融论坛启发于实践,打通基础研究与临床转化链路,让创新成果惠及更多患者。

       二、 实战砺能:“杏林新锐”大赛淬炼锋芒

       “‘杏林新锐’大赛不仅是竞技舞台,更是人才培养的‘助推器’。”朱庆棠、盛璞义为大赛致辞,期望选手们在临床思维、科研探索、教学传承中展现青春担当。

       临床组率先登场,李翔、周太峰、何沛恒、邬培慧、赵志强、杨羿六位选手直面骨科复杂病例,在髋关节翻修、脊柱疾病诊疗中展现深厚功底。李佛保、盛璞义等评委犀利提问,从诊疗逻辑到人文关怀,全方位考察选手能力。

       在科研组,闫立伟、李梓濠、郑霖力、刘海伟、毛谷平五位选手聚焦骨科前沿机制,从关节软骨修复的材料研发,到骨代谢疾病的分子调控,讲述了实验室里的“冷板凳”故事。苏培强、李婧婷等评委紧盯科研逻辑与创新价值,激发选手们深度思考。

       在教学组,赵潇艺、顾凡彬、孟繁钢、黄冠宇四位选手化身讲师,通过模拟课堂与案例教学生动传授骨折复位技巧、解析复杂疾病。陈淑英、陈柏龄等评委关注教学方法与思维启迪,对选手们进行了精彩点评。

       经过激烈角逐,金银铜奖得主脱颖而出。盛璞义在大赛总结中指出,获奖不是终点,而是成长新起点。希望大家今后在临床中守护生命,在科研中突破边界,在教学中传承希望,为骨科事业发展注入生生不息的青春动能。

 

金奖获得选手:刘伟海、何沛恒、孟繁钢

 

银奖获得选手:邬培慧、郑霖力、顾凡彬

 

铜奖获得选手:李梓濠、周太峰、闫立伟、毛谷平、李翔、杨羿

    

(来源:骨科-显微外科医学部)

文章推荐
  • 2023国家执业药师职业资格考试报考专业参考目录
    2023国家执业药师职业资格考试报考专业参考目录
    2023-09-11
  • 最新!一批医械公司,获国家表彰
    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通知,确定了2017年度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和优势企业。 据不完全统计,共有103家医药企业上榜,扬子江、正大天晴、九芝堂、济民可信、
    2018-01-02
  • 地震急救药,这些企业有!
    举国悲恸! 8日晚9点四川九寨沟发生7.0级地震后,昨日(9日)上午7点新疆博尔塔拉州精河县也发生了6.6级地震。据目前报道的情况来看,随着伤亡损失情况统计的
    2017-08-10
  • 4家公立医院被托管!
    4家公立医院被托管! ▍一个市,4家公立医院被托管 据新华社报道,8月6日,陕西省韩城市与西安交大一附院共同成立韩城市医联体医疗管理中心——韩城市将辖区内四所
    2017-08-09
  • 震惊!药企高管集体反水!
    8月4日,沈阳市和平区人民法院公开审理一起民事案件。 沈阳奥吉娜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奥吉娜公司”)起诉原董事长助理、药业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王某及第三人辽宁启
    2017-08-07

微信扫一扫

300多万优质简历

17年行业积淀

2万多家合作名企业

微信扫一扫 使用小程序

猎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