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位推荐
- 珍格医疗-临床销售 15001-20000
- 地奥制药-医药代表 6001-8000
- 普利德医疗-医疗设备销售经理 面议
- 大唐-兼职招商经理 面议
- 景德中药-直营经理 6001-8000
- 安邦医药-省区招商经理 8001-10000
- 恒瑞医药-医药信息沟通专员 6001-8000
- 黄河中药-学术讲师 8001-10000
发布日期:2011-06-21 浏览次数:374
对于目前广受关注的“狭义就业率”,高校尽可深入调查、及时适应社会需求,不断调整专业设置和培养模式;尽可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扩大学生成功就业的机会。但仅从“做人要诚实”的基本原则出发,高校最起码要坦然展示真实就业数据,不然就是赤裸裸的欺骗,连教书育人的基本资格都无从谈起。
6月10日,第三方教育质量评估机构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0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全国总体就业率为89.6%,较2009届、2008届分别上升3%、4.1%。
近年来,不时看到大学生“被就业”的报道。一些高校使尽浑身解数“制造”就业学生,有的串通自有或合作单位虚签学生就业协议,有的规定“找不到工作就不发毕业证”以充分调动学生就业的“主观能动性”。
有评价指出,高校之所以虚报就业率,是因为这一指标已成为其就业工作完成情况甚至办学质量的衡量标准。潜台词是:你用这个考我,我当然要造假。多么理直气壮的申辩!
的确,大学不是职业学校,评价办学质量不能局限于毕业生就业率,而更应考查学生多年后的事业发展。但并不是说就业率统计变得毫无必要,只是应把“就业率”的含义和范畴延伸到“成才率”、“贡献率”而已。
我们迫切期望,类似的报告确实表明大学生就业形势逐渐好转;而非由于某些人造假手段高明到唯有“你知我知”,所有“第三方”都被完美蒙骗。idxdy0003
300多万优质简历
17年行业积淀
2万多家合作名企业
微信扫一扫 使用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