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选择性失业”是个伪命题

发布日期:2011-07-29 浏览次数:309

 

  当前有一种声音甚嚣尘上:认为大学生应该确立“理性”的就业态度和目标,别再“挑肥拣瘦”,“先就业再择业”。记得前不久曾经有一位政协委员说过这样的话:“现在不少大商人,当年不也是‘走鬼’出身?李嘉诚靠卖塑料花、霍英东靠开杂货店、美国的戴尔靠送报纸起家。让大学生来当‘走鬼’是培养企业家必不可少的实践过程。”如此观点当然不无道理,但问题的关键在于:不是谁都能从小摊贩成长为李嘉诚,暂时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从事一些低端的行业以缓解就业压力未尝不可,但没有必要将之美化得那么冠冕堂皇吧。

  因为“选择”所以“失业”,于是就有了“选择性失业”的概念,矛头直接指向了大学生的就业浮躁,看上去正义凛然、充满悲天悯人的道义思考,其实不过是一个“无中生有”的伪命题。

  首先,就业本身就是一个“选择”的过程,大学生要根据自己的专业、教育背景、特长和个人爱好综合考量选择职业方向,不可能有岗位就上——选择有什么错呢?所谓“选择性失业”,将必须的就业选择“异化”成了“挑肥拣瘦”,不是偷换概念是什么?其次,如今的大学生真如我们平日里所抱怨的一样“好高骛远” 吗?未必。就业难的语境下,大多数的大学生对自己都有客观的社会定位,难道会有大学生宁可饿死也要去当白领吗?夸大了大学生的浮躁,小视了他们的理性,这不是高高在上的精英逻辑是什么?

  大学,在我们这个国度,不仅是一个教育场所,还隐喻着人生的机会和未来的希望。底层人唯有通过上大学,才能有机会“向上”流动。如果十年寒窗苦读的结果就是“向下”当小贩,还付出高昂的学费上大学干什么?职业技校甚至是自我修炼就足矣了。

  这些年,大学生当小摊贩、当保姆、做掏粪工之类的事儿渐渐多了起来,与其说这是一种就业理性,不如说是就业压力倒逼的结果。不是说大学生当小贩就是什么不光彩的事情,所谓行行出状元,英雄不论出身低,即便是做小贩,也会有人走向成功,这毋庸置疑。但大学毕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大熔炉,而不是批发小贩的加工厂 ——接受了十多年综合教育的大学生去从事低端的、不需要具有多少智慧含量的普通劳动,不管怎么说都是人才的浪费,折射出人才培养的无序扩张、市场人才配置的脱节断档。我们需要大力破解的是上述难题,进一步保障大学生的就业选择权,而不是义正词严地鼓励大学生去争当小贩、做蓝领。

 

文章推荐
  • 齐鲁两款1类新药来势汹汹 剑指1000亿市场
    近日,齐鲁制药有2款1类新药获批临床,分别为引进的VB4-845注射液及国产1类新药注射用QLS31901。米内网数据显示,2021年至今齐鲁制药已有2款2类改良型新药获批上市,3款创新药申请临床,其中2款已获批临床。
    2021-03-22
  • 杨森Ponvory获FDA批准上市 治疗复发型多发性硬化症
    3月19日,强生(Johnson & Johnson)旗下杨森(Janssen)公司宣布,美国FDA批准了Ponvory(ponesimod),一种每日一次的口服特异性鞘氨醇-1-磷酸受体1(S1P1)调节剂,用于治疗复发型多发性硬化症(MS)成人患者,包括临床孤立综合征、复发-缓解型疾病和活动性继发性进展型疾病。Ponvory在降低年化复发率方面的疗效优于已确立的口服治疗,
    2021-03-22
  • 县域医药市场争夺战:未来十年 这9亿中国人用什么药
    12年前,在国内一家顶级医药集团工作的王宇(化名),借出差的机会,在企业重点布局的大城市三甲医院之外,顺便跑了跑社区卫生诊所和县级医院。
    2021-03-22
  • 逮捕医药代表 执行!
    日前,中国检察网公开了一份起诉书,内容直指两位医药代表的非法行为,因涉嫌受贿罪,被地方监察委员会留置,经研究决定对其刑事拘留,后由地方公安局依法执行逮捕。
    2021-03-22
  • 一批药企 宣布停产
    日前,江西省药监局连续发布3则停产公告。
    2021-03-22

微信扫一扫

300多万优质简历

17年行业积淀

2万多家合作名企业

微信扫一扫 使用小程序

猎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