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生“闪辞”现象频发

发布日期:2011-08-27 浏览次数:170


大学毕业生在选择就业时,要做好职业规划。

    临近“金九银十”的招聘旺季,大学毕业生们又开始为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工作而奔波了。可是,在不少已经找到工作的毕业生中,却“流行”着一种怪现象:还没工作几个月就辞职,有的尚未通过试用期,招呼也不打,直接走人。网上有人笑称这样一群人为“闪辞一族”。而记者在调查中却发现,“闪辞”貌似潇洒,其实不然——
【现象】

    “闪辞一族”成应届毕业生“时尚”

    “某某银行大堂经理”、“某某保险公司客户经理”、“某某企业文秘”、“某某公司储备干部”……今年毕业于东北财经大学的小琳,如今的简历里已经有了好几份工作经历。尽管看上去很丰富,但对于刚刚毕业不到两个月的小琳来说,其实,每份工作都没有超过一个月。

    “没有升职空间、工资待遇也很低,让我看不到未来发展的方向。”小琳告诉记者,她的本科专业是金融工程,毕业后一直在寻找适合的工作岗位。她的第一份工作其实是自己最喜欢的证券投资,但是入职后发现公司要求每个员工都有任务量,当她发现把自己的亲戚朋友都发展成客户后,她就再也没有资源完成公司的任务时,便非常沮丧地辞职了。

    记者在新浪微博发起的《毕业生“闪辞”大调查》中了解到,数据显示,导致职场“菜鸟”们冲动递上辞职信的原因中,选择缺乏发展空间的达到66%,而选择工作内容单调乏味和工资待遇不理想的人分别为23%和22%。在“认为换工作对您的好处”中,“有利于更快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成为首选,占47%;“薪资得到提高或职位获得晋升”以38%的选择率占第二位。

    【调查】

    “闪辞”背后折射多种“落差”

    “总觉得自己所干的工作太琐碎,没意义,个人能力和价值体现不了,一个月能忍受,俩月就想撂挑子。”记者在采访中经常听到这样的声音。一些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毕业生们说,面对着依然严峻的就业形势,他们在毕业前没有充分了解用人单位的各种情况,就急着把自己“签”了出去。而当他们抱着理想去工作时,却发现与自己的愿望相差甚远,于是便有了辞职的念头。

    落差一:就业与长期职业规划的落差

    我市一些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办公室的老师们评价说,“闪辞”与毕业生没有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相关。现在学校或社会的教育都要求学生“先就业后择业”,很多学生为了让自己能就业,根本就没有想过自己的职业规划。他们认为,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固然没错,但大学生在选择一项工作前,一定要对自己和工作有清醒的认识,并要做好长期努力的准备。

    落差二: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的落差

    针对应届毕业生“闪电辞职”现象,我市一家物流公司的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刘先生则认为,大学生刚出校门,想法过于理想,是频频“闪辞”的一大诱因。他进一步分析说,理想跟现实的落差从深层次反映了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的落差。他说:“莘莘学子们在大学毕业以前,经历了10多年的校园文化熏陶,他们书生气很重,也非常理想化,冷不丁离开学校进入社会,面对形形色色的人和事,会有种种不适,这种不适感越强,想要辞职的想法也就越强烈。其实,这也是一种消极的自我逃避。”

    【反思】

    “闪辞”的代价有多重

    代价一:个人经济不堪其“累”

    “第一份工作工资大概是2400元,转正后能达到2700元;第二份转正后才2500元,而且没有保险和公积金……”毕业一年多的大连外国语学院的小雪告诉记者,虽然辞职的那一刻很痛快,可“快”过之后留下的大多是不堪重负的“痛”。

    “现在大多数工作一般都要3个月试用期,而在这期间基本是不享受福利待遇的,所以我在最近才交上第一份保险。”小雪说,她每次选择“闪辞”前都需要重新制作简历,有时还要时刻关注网上投递的结果。由于小雪每次工作都没通过试用期,这让小雪足足度过了好几个月的“试用期”,找了很多单位都是“实习生”。此外,因为考虑到公司地理位置和交通状况,她偶尔还要因为跳槽选择搬家,一来二去积蓄没攒下不说,还不得不变身“啃老族”。

    代价二:家长们“伤不起”

    “闪辞”不仅让大学生本人精疲力竭,更让“盼子成龙盼女成凤”的家长们伤不起。沙河口区春柳街道敦煌社区党总支书记孙义华告诉记者,其辖区的一些家长们常常为孩子的工作发愁。“一个工薪家庭供养一个大学生非常不易,然而,现在的独生子女有太多的优越感,稍微遇到不如意就拍屁股走人。”孙义华说,面对孩子的“闪辞”,一些家长们虽然心里着急上火,但是也不便发表过多意见,生怕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只好把这些心事向社区倾吐。

    代价三:信用遭质疑影响今后发展

    “闪辞”更让自己的个人形象在企业面前大打折扣。“不少大学生辞职时连声招呼都不打就离开了公司。”我市一家保险公司的负责人认为,有的大学生“闪辞”是缺少感恩意识,公司刚刚把他培养出来,他就另投别家,毫无忠诚度可言,说得严重点,“闪辞”就是诚信有问题。该负责人坦言,他在挑选求职者时非常看重这一点,如果发现某位求职者的履历上显示其在短期内连续跳槽,他会对这位求职者的印象大打折扣。

    许多用人单位在受访时都表示,信用是个易碎品,也是不可再生品,每个人在工作中都要学会给自己的信用保值。“闪辞族”在这方面则恰恰有所欠缺。哪个企业会放心选用这样的人呢?

    【启示】

    毕业生和用人单位

    都不要急于求成

    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高校大学生就业服务中心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大学生的观念比较自由,思想比较跳跃,有很强的维权意识,辞职时对后果考虑较少。他认为,毕业生就业前应该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职业规划,提前认识岗位情况,不盲目求职。“我们应该教会大学生用长远的眼光看问题,所有的进步和提升都是循序渐进的。”他说,学校、家庭乃至社会在给予大学生就业指导时,就该让他们敢于对自己的选择有所承担,帮他们克服急于求成的功利心理。

    急于求成的心理也存在于用人单位,该负责人说,现在很多用人单位恨不得把新人拿来就用,把员工看成赚钱的机器;再就是招聘中有些单位为了宣传,开出一些不能落实的条件和待遇,让就业的毕业生有上当的感觉。用人单位应该为此自我检讨,拿出实实在在的留人举措,不是靠扣工资、压档案、约定赔偿金这些违规的办法留人,而是尽可能做到“待遇留人、事业留人、情感留人”。实习生 车羽佳 本报记者 于艳新 摄影 本报记者吕文正

 

文章推荐
  • 齐鲁两款1类新药来势汹汹 剑指1000亿市场
    近日,齐鲁制药有2款1类新药获批临床,分别为引进的VB4-845注射液及国产1类新药注射用QLS31901。米内网数据显示,2021年至今齐鲁制药已有2款2类改良型新药获批上市,3款创新药申请临床,其中2款已获批临床。
    2021-03-22
  • 杨森Ponvory获FDA批准上市 治疗复发型多发性硬化症
    3月19日,强生(Johnson & Johnson)旗下杨森(Janssen)公司宣布,美国FDA批准了Ponvory(ponesimod),一种每日一次的口服特异性鞘氨醇-1-磷酸受体1(S1P1)调节剂,用于治疗复发型多发性硬化症(MS)成人患者,包括临床孤立综合征、复发-缓解型疾病和活动性继发性进展型疾病。Ponvory在降低年化复发率方面的疗效优于已确立的口服治疗,
    2021-03-22
  • 县域医药市场争夺战:未来十年 这9亿中国人用什么药
    12年前,在国内一家顶级医药集团工作的王宇(化名),借出差的机会,在企业重点布局的大城市三甲医院之外,顺便跑了跑社区卫生诊所和县级医院。
    2021-03-22
  • 逮捕医药代表 执行!
    日前,中国检察网公开了一份起诉书,内容直指两位医药代表的非法行为,因涉嫌受贿罪,被地方监察委员会留置,经研究决定对其刑事拘留,后由地方公安局依法执行逮捕。
    2021-03-22
  • 一批药企 宣布停产
    日前,江西省药监局连续发布3则停产公告。
    2021-03-22

微信扫一扫

300多万优质简历

17年行业积淀

2万多家合作名企业

微信扫一扫 使用小程序

猎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