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学生时代”凸显“缓就业”

发布日期:2011-09-14 浏览次数:141


快节奏时代人群中出现“缓就业”族

  在讲究效率、速度的当代社会,以“85”后、“90”后为主力的当代高校毕业生们,却并未将毕业后的就业看作一件十万火急的大事。

在针对2011届及往届离校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举办的四川省201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大型专场招聘会上,记者见到了很多仍处于“过渡期”的往届毕业生。

今年6月份毕业于西南交大生物工程专业的姚利是吉林人,毕业前曾找过一份工作,后来辞职回校耽搁了时机,没有就业。离校后,他没有回家乡,留在成都继续找工作。在此次专场招聘会上,他投出的两份简历都当场得到了面试答复,令这个高瘦腼腆的大男孩喜出望外。“两家公司都要我明天去面试。如果不成也没关系,再继续接着找,不着急。”姚利说。

除了择业、待业之外,还有不少人选择考研、出国深造、下基层锻炼等形式进行“过渡”。


川外成都学院2007级英语翻译专业毕业生何咏桦目前正在为今年的公务员考试做准备。何咏桦说,“就业”并非他们这一代人毕业后的首要选择。“我认识的大部分成都本地同学,毕业后一般不会太急切地找工作。我们班上32个人,大概三分之一选择出国读书;三分之一准备考教师、考研;即便是其他找工作的同学也很慎重,不会随便找。”


川大锦城学院2007级本科编导系毕业生高思表示,身边的同学毕业后大多会优先考虑考研、考教师、实习或者出国深造,甚至自己创业,“多种尝试”,“学校里招聘会的时候去的人多,但最后定下来的少。”

 

我省每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在30万人左右,其中,在人社部门进行了登记的失业高校毕业生每年有3万至4万人,今年上半年,我省登记的当期失业高校毕业生1.7万人。

“大部分登记的失业高校毕业生在相关各级部门的帮助下都实现了就业,真正没有去处的只是少数。当然,这个数据并不全面,毕竟自愿登记失业的高校毕业生只是一部分,还有失业的高校毕业生并不愿来登记,也有登记了的毕业生找到工作后没有来变更信息的情况。”杨晞说。

大学毕业生“缓就业”是逃避还是责任

  在一些高校毕业生看来,“刚毕业的这一年大家还处于迷茫阶段,还在找自己的定位,需要一个过渡期”,因此工作才不急于固定下来。“一方面可能是我们这代人更为理性,想找到自己真正喜欢、能发挥自己特长而且又能实现自己理想的工作,不想浪费太多时间和太多精力去走冤枉路,考研、出国都是为了增加筹码,将来能有更多选择;另一方面多少还是有一点逃避,通过延缓出走出校门直接接触社会的时间,让自己有个适应阶段。


不少家长认为,现在的孩子人生规划与父辈不同,在家庭经济条件能够支持的基础上,无论是继续深造还是谨慎找工作、下基层锻炼,都是应该鼓励和支持的——继续深造,学成以后将来的选择更多;下基层锻炼能让孩子迅速成熟,并能增加进入公务员序列的机会;谨慎找工作也是对自己未来人生更负责任的表现。

今年刚毕业的小陈代表了相当一部分当代高校毕业生的真实想法。她说,其实大学毕业出来要找一份工作还是很容易的,但是想找个合适的工作并不容易,所以压力也很大,有点逃避和排斥。“读书时什么压力都没有,现在进入社会,面对很多问题,工作上的压力也很大。像我现在的这份工作,是家里人帮忙找的,跟专业还算对口,但是感觉不是我想要的,所以没有要长期做下去的打算。”


共青团成都市金牛区委去年组织了一次对大学生就业创业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高校毕业生在校期间已经具有规划就业目标的人数仅占调查人数的六分之一都不到,绝大部分根本就没有考虑过规划。调查中也发现,青年大学生的就业理想与现实社会也存在不相适应的状况。

作为用人方,力方国际人力资源部招聘培训主管冯志华坦言,他在2007年大学毕业刚工作时,也曾迷茫过,对自己没有明确的认识,对人生没有明确的规划。“想找‘满意的工作’,就是没有标准地去找工作。”冯志华建议,大学生要实现就业,实现理想,“最重要的还是要自己有明晰的规划,可以先就业,再择业。”

    当然,这是需要一定勇气的,这也似乎是现在国内大学生有点欠缺的。”从国外大学毕业后回国创业的柳江如是说。

“后学生时代”就业观念重在引导

  无论是选择“缓就业”的毕业生,还是支持“缓就业”的家长,大部分家庭首先都具备相应的经济实力,否则这段“过渡期”就会变成家庭和个人的沉重负担。“如果家里经济条件允许,我肯定首选出国留学。读研或者暂时没有工作家里还是能接受的,只是相比读研和考公务员,我更喜欢企业的环境。”去年毕业于成都体育学院外语系的王莉说,毕业后这一年来,她基本是靠父母“养”,“虽然换过几个工作,但是时间都很短,最后拿到手的收入很少”,还没法养活自己。“我妈说了,她能养我这么大,也不在乎再多养我几年。”王莉开玩笑地说。

“从我们区看来,每年没有实现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人数都差不多,我们只确保家庭经济困难的毕业生全部实现就业,这部分毕业生只占一小部分。”金牛区人才中心交流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表示。


金牛区人才交流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9月份,金牛区户籍毕业生今年已实现就业823人,未就业150人,就业率达到94.9%。“就我掌握的情况,未就业的150人中,专业不对口导致暂时未就业的大概有二三十个;有升学或者入伍的意愿有三十多个;还有十多个想自主创业;剩下的就是不想找工作以及其他情况的。真正因为个人能力问题找不到工作的只是极少数。”这位工作人员说。


“大学生就业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大学毕业前,一般在六七月份毕业生离校前,通过签订就业协议实现就业;另外就是毕业后仍处于失业的阶段。”杨晞介绍说,大部分学生在毕业前就能以多种途径顺利实现就业或者找到去处,只有少部分人是真正意义上的“失业”。


一些基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工作人员认为,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家庭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当下,当代毕业生的择业观念更加多样化,甚至理想化,更愿意尝试各种不同可能性,这是能够理解的,但一些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观念仍需转变,“重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引导”。

文章推荐
  • 齐鲁两款1类新药来势汹汹 剑指1000亿市场
    近日,齐鲁制药有2款1类新药获批临床,分别为引进的VB4-845注射液及国产1类新药注射用QLS31901。米内网数据显示,2021年至今齐鲁制药已有2款2类改良型新药获批上市,3款创新药申请临床,其中2款已获批临床。
    2021-03-22
  • 杨森Ponvory获FDA批准上市 治疗复发型多发性硬化症
    3月19日,强生(Johnson & Johnson)旗下杨森(Janssen)公司宣布,美国FDA批准了Ponvory(ponesimod),一种每日一次的口服特异性鞘氨醇-1-磷酸受体1(S1P1)调节剂,用于治疗复发型多发性硬化症(MS)成人患者,包括临床孤立综合征、复发-缓解型疾病和活动性继发性进展型疾病。Ponvory在降低年化复发率方面的疗效优于已确立的口服治疗,
    2021-03-22
  • 县域医药市场争夺战:未来十年 这9亿中国人用什么药
    12年前,在国内一家顶级医药集团工作的王宇(化名),借出差的机会,在企业重点布局的大城市三甲医院之外,顺便跑了跑社区卫生诊所和县级医院。
    2021-03-22
  • 逮捕医药代表 执行!
    日前,中国检察网公开了一份起诉书,内容直指两位医药代表的非法行为,因涉嫌受贿罪,被地方监察委员会留置,经研究决定对其刑事拘留,后由地方公安局依法执行逮捕。
    2021-03-22
  • 一批药企 宣布停产
    日前,江西省药监局连续发布3则停产公告。
    2021-03-22

微信扫一扫

300多万优质简历

17年行业积淀

2万多家合作名企业

微信扫一扫 使用小程序

猎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