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位推荐
- 珍格医疗-临床销售 15001-20000
- 地奥制药-医药代表 6001-8000
- 普利德医疗-医疗设备销售经理 面议
- 大唐-兼职招商经理 面议
- 景德中药-直营经理 6001-8000
- 安邦医药-省区招商经理 8001-10000
- 恒瑞医药-医药信息沟通专员 6001-8000
- 黄河中药-学术讲师 8001-10000
发布日期:2011-10-08 浏览次数:184
新生入学近一月之久,便有不少大一新生因为种种原因不太适应录取专业,部分同学表示已做好转专业的思想准备。面对重新浮现的转专业话题,笔者将目光转向已转专业的“学长”、“学姐们”身上。经过在一工部(注:一年级教学工作部)一年的努力学习,一些觉得自己“进错了门”的学生,最终转入了自己“如愿”的专业!早在几年前,长江大学就开始实施《长江大学普通本专科学生转专业若干规定》,规定在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允许进入专业必修成绩的前20%的学生有二次选择专业的机会。对于这些成功转专业的学生而言,他们对于自己在一工部一年的学习生活有一个共同的评价,那就是“高四”!现在,这些成功转专业的学子在新的专业里又有怎样的感受,又有什么样的经历值得我们思考?
高考盲目填志愿,兴趣使然转专业
“当时选专业时,也是犹豫不决,因为我不是很清楚自己喜欢什么,然后上网查相关信息。最后在家人的劝说下,就随便选了教育技术。其实,对于所选专业还不是很清楚。”10级机械工程学院的林承雄说道。
2010年高考后,林承雄便进入长江大学教科院就读,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学习,他取得了班级第五的好成绩,在专业分流的时候便转入了自己心仪的机械学院。他说当初选专业的时候自己很盲目,甚至连教育技术属于哪个学院都不知道,选专业还要看自己的兴趣爱好。
笔者通过查询资料得知,近几年全国各大高校都有不同程度的转专业现象,大部分人转专业是因为自己在填报志愿是对自己的所选专业不了解,有些人甚至是在父母的“包办”之下选择了自己的专业,因为在校学习了一段时间之后发现自己并不喜欢现在的专业,所以就想通过转专业来跳槽到其他专业。
两次机会转专业,热门专业应慎选
长江大学10级学生郝恋是很幸运的一位女生,因为她是目前长江大学少有得到两次转换专业机会的人。2011年6月,她以院系第一的成绩转入了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经过两个月的思考,9月初她联系到化工学院的邹书记,化工学院秦院长和张处长欣然替她办理了转专业手续,重新转入了原来所在的化学师范类专业。
郝恋对笔者说道,她在高考填报志愿时,曾经让人帮忙查了一下各个专业的就业前景,希望能够找到适合她的相关专业,当时她对化学也比较有兴趣,而且她所看中的专业又是师范类,于是就填报了化学师范类专业。
“但是大一读完看了自己的专业分流成绩,觉得自己的成绩相当不错,而自己所在的专业又不被大家看好,于是在辅导员的指导下随大流转入了本院的王牌的专业,为自己长脸也不想浪费转专业的机会。就这样她转入了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 郝恋说道,“转入后的一段日子,我想了很多,发现自己原来的专业比较适合自己,工作起来不会遇到很大的困难,而且工作相对来说比较轻松,而新专业的工作环境不适合自己,对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有损伤,而且工作不稳定。”
在大二近期的学习生活中,郝恋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还当上班里的文娱委员。兴趣的二次选择让她在学习生活中打开了新的局面。
专业选择看就业,二次选择怎么办?
哪些专业最受学生的欢迎呢?笔者通过查阅资料发现,应用性强、就业前景乐观及学校特色专业仍然牢牢地吸引着学生的眼球。金融、信息、管理、经济、生命科学等专业仍然是学生追捧的“热门”,同时各高校的强势专业和特色专业,如南开大学的化学、历史专业,天津大学的建筑,天津大学与南开大学集中优质资源合办的光电子技术科学、分子科学与工程两个专业都成为广大学生主要选择方向。近年来因为就业问题,多数学生放弃了自己所喜爱的专业而选择了就业前景好的专业。
长江大学广播电视新闻学的学生杨青因为考虑到以后就业问题,毅然放弃了自己原来的专业,转入了管理学院的会计专业。笔者在与其交谈中发现,她对自己原来所在的新闻专业优点以及所转会计专业的缺点不了解的情况下就听从了家人的意见转入了会计专业,交谈中她对笔者说道:“我转入会计专业是因为会计专业以后就业前景好,好找工作。”随后笔者又走访了几位转专业的学生,像转入电信学院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大二学生周健,由经济学院国贸专业转入管理学院会计专业的大三学生吴帅等,他们都称转专业时把就业放在第一位,然后再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
正是因为部分学生考虑到了机械专业良好的就业前景,在今年6月份专业分流的时候,大多数转专业的学生选择了机械学院,机械学院也因此新开了两个班。对此,南开大学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张静建议,在选择专业时不仅要考虑就业前景,还应充分考虑个人兴趣,从自身实际出发挑选出最适合自己的学科,尽量淡化“功利”心。
转专业,终应以兴趣为主
北京大学“首都高等教育”学科群项目组曾对24所在京高校部分师生调查发现,近四成受访学生对高校课程设置“不感冒”,另有1/3以上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调查数据显示:在高考填报志愿时根据自己兴趣爱好填报的只有35%%,其他填报原因五花八门,一部分是因为招生时专业被调剂,有的是因为大家都说热门才填报,有的由父母、老师安排,还有2%%的大学生是乱填的,80%%的学生在填报志愿时对所填专业不是很了解。正是由于上述种种现象,高校转专业已成为了一种趋势,众多学生在校学习了一年,逐渐找到了自己喜欢的专业,因此在专业分流中绝大部分学生还是以兴趣爱好为主因,转入了自己所喜欢的专业。
长江大学地球物理专业的学生谷永健为了自己喜欢的专业,不惜花掉自己大部分空余时间,放弃了原来的地球物理专业,转而选择了资源勘察工程。他对笔者说,自己原来选择专业时主要听长辈们的话,然后再自己估量一下,但是进入学校以后感觉自己对物理反面并不是很有兴趣,相反自己对化学比较有兴趣,正好资源勘察工程开设了化学,所以就选择了转入新的专业。而另一位学子陈晓默也为了自己的兴趣冒着文转理所要承担的风险从广播电视新闻学转入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谈及她为何要转专业时,她说自己一直很喜欢食科这个专业,进入学校后一直对广新提不起兴趣,所以最终选择了转专业。
为了让更多转专业的学生正确看待专业,职业以及就业的问题,笔者在线咨询了中国教育网专家,专家称要在个人兴趣和专业很好地结合的前提下,结合中国经济发展方向和经济实力等因素综合考虑,制订长远的发展规划,合理的选择自己的专业。
300多万优质简历
17年行业积淀
2万多家合作名企业
微信扫一扫 使用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