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位推荐
- 珍格医疗-临床销售 15001-20000
- 地奥制药-医药代表 6001-8000
- 普利德医疗-医疗设备销售经理 面议
- 大唐-兼职招商经理 面议
- 景德中药-直营经理 6001-8000
- 安邦医药-省区招商经理 8001-10000
- 恒瑞医药-医药信息沟通专员 6001-8000
- 黄河中药-学术讲师 8001-10000
发布日期:2011-10-21 浏览次数:125
“可是大学生就业咋就这么难?”钟滔想要找出自己的答案。于是,一项名为《转型期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其对策研究》、涉及29个省市自治区、发放10000多份调查问卷、发动8000余名志愿者共同参与的大工程开始了。
去年5月份,他们形成了一份16万多字的调研报告,从大学生自身、学校、用人单位和政府层面进行分析并给出了自己的建议。今年3月份,这份建议被送达共青团中央和教育部。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陆昊和教育部部长袁贵仁都曾亲自批示。这是钟滔没有想到的,最初的调研,他们只是想找出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问题,希望能给大学生们和学校一些启示。
这一次,钟滔和他的团队又把这份调研带上了第十二届“挑战杯”的决赛赛场。
学生要把好自己的脉
在调查用人单位对于大学生的期望时,钟滔发现“用人单位最看重的是责任意识、敬业精神等思想道德方面的素质。”这和学生想的完全不一样。在调查在校大学生时,很多大学生表示更注重自己的领导能力及实践能力的提高。
责任意识,敬业精神等问题最集中的表现便是跳槽。在走访家乡一个中小企业时,企业负责人告诉钟滔,其实企业特别重视大学生,但来到企业的大学生跳槽率太高了,平均一两年就要跳。这些大学生们通常是在企业进行完培训,刚刚对企业工作上手之后就走了。“再也不招大学生了。”这位负责人言辞之间满是气愤。
在他的调研结果里,毕业5年以内的大学生跳槽两次及以上的竟然超过70%!
“学生把不准用人单位的脉,就业时自然就不容易走对路。”钟滔觉得这是学生自我要求与用人单位需求之间的不对等现象,能否打通这个关结至关重要。
于是他首先给大学生开出了药方:不能“偏科”,应树立全面的能力培养观。
“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知识、各种能力素质等哪一项偏科,都有可能影响到就业。”钟滔说。
他访谈过自己身边的一位学长。学长大学4年一直都在努力培养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课余时间、寒暑假要做好几份兼职,可是这样的经历并没有带给他好运,因为长期忽略专业知识及其他方面的素质,他的就业单位并不理想。
学校要把好社会的脉
在钟滔的意识里,学校在大学生的就业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学校的培养模式直接决定着会“生产”出来什么样的学生。但事实是,这部分的调研让钟滔失望不已。
“最大的问题是学校的培养与社会需求不匹配。”他直言,虽然现在大家也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并没有多少学校着手改变这种不匹配的状态。
近年来,为找工作,大学生“回炉”学技术的新闻时有发生,也有新闻报道过研究生不如技校的学生好就业的新闻。
“这都是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不匹配的结果。”钟滔说。
在对大学生的一项问卷调查中,对于大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28.04%的人认为是人才培养模式,24.01%的人认为是学校的实践教学,20.42%的人认为是专业及课程设置,“而这些全都是学校的教育问题。”
“提高办学特色,改变高校办学定位趋同、学科专业趋同的状况,考虑对部分发展乏力的学科或专业逐步建立退出机制。专业调整以市场为导向,要考虑到正在进行的产业结构调整,更要研究高新技术发展趋势和发展知识经济的需要,加强专业结构调整的超前性、预见性。合并相近专业,创建交叉型、边缘型专业,培养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这一系列调研得出的结论是钟滔的调研团队给予高校的建议。
而让钟滔感觉格外重要的还有一条:加强大学生的就业指导。
“现在很多大学生对于职业规划课程的需求很强烈,而偏偏大多高校却没有这一课程,或者说直到临毕业了,才简简单单做些职业规划方面的指导。”他建议学校应该提前开设职业规划课程,在大一开始就能让大学生们“未雨绸缪”。
为缓解大学生就业难,政府也给出了很多政策,比如招考公务员、选聘大学生村官、征兵等。但是钟滔觉得这远远不够,“因为大部分学生并没有进入这个序列。”
300多万优质简历
17年行业积淀
2万多家合作名企业
微信扫一扫 使用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