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位推荐
- 珍格医疗-临床销售 15001-20000
- 地奥制药-医药代表 6001-8000
- 普利德医疗-医疗设备销售经理 面议
- 大唐-兼职招商经理 面议
- 景德中药-直营经理 6001-8000
- 安邦医药-省区招商经理 8001-10000
- 恒瑞医药-医药信息沟通专员 6001-8000
- 黄河中药-学术讲师 8001-10000
发布日期:2011-10-27 浏览次数:200
“专业空泛,感觉学不到什么。”“学习没压力,只为了一场考试?”“不知道读大学究竟在读什么!”……高等教育在不断改革,大学生怎么看?中国广播网教育频道发现,不少学生对高等教育现状存在诸多困惑。
困惑一:专业内容学习空而泛 以后能用上吗?
一些学习管理类、市场类等人文科学类的学生,对专业的学习感到不安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的大三学生小吴说:“微宏观经济学、市场营销学、行政管理学,好像我们什么科目都要学,到头来却感到空而泛,没什么学得精。”
她身边很多同学对就业问题也很困惑:“考公务员,没有对我们进行考公专门的训练就没优势;一毕业就去企业做行管,也是不现实。”
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的大三学生阿妍也表现出类似的困惑,她认为她的专业内容学得多,但没有在转入高年级时选择一个就业方向进行钻研,导致最终什么都只是略知一二。
对于其他人文科学类的专业,例如新闻学、传播学等,学生们也充满困惑。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专业大三的学生小琳告诉记者,媒体评价新闻系学生写的稿子“比不上哲学系的高度、历史系的深度、中文系的生动”。她说班上的同学听到这种评价都觉得学而无望,学而无用,甚至有人说:“既然这样,干吗还要设置新闻专业?”
相关专家表示,大学求“渔”而非“鱼”,不可狭隘地认为文科学习学而无用,相反的应是学而大用。“关键在于要明白读大学是学知识,还是学习如何去获取知识,这就是教学方式为‘鱼’还是‘渔’的问题了。”
困惑二:学习懒散缺乏动力 学习只为期末考试吗?
大学里有这样的现象:“把一个学期的书在期末考前一个月内看完”;“期末考前在图书馆度过的一个月,一般要完成三件事:预习、学习和复习”;“把老师的PPT拷过来看看和背背,期末考准能pass”……许多大学生反映大学的学习压力仅限在期末考前的一个月。
“平时大家基本上都不怎么看书,等到期末考前一个月,就扎堆到图书馆复习。” 广东商学院大四的小蔡说,因为没打算考研,应付考试只需在临考前拿到老师的复习提纲就可以。
据了解,如今大学生的作业形式多为个人论文或是小组展示。不少学生说,作业没什么压力,论文可在网上查找资料进行复制粘贴,小组展示也可在网上资源整合。此外,每个学期的学习科目多则十几门,少则六七门,却未给学生造成学习压力。广东金融学院财经传媒系的阿茜说:“看似充实的学习,过后却觉得收获甚微。每学期在不同课程中疲于奔命,学到的却都只是蜻蜓点水。总体上觉得在学习上的压力还不如读高中。”
相关专家表示,应试教育模式是造成此现象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学生普遍缺乏主动学习和创新学习的意识。“在中国,大学阶段与中小学的教学模式并没有明显的差别,尽管国家主管部门和很多高校都在努力改变应试教育模式,启动了多种创新学习的工作,但总体来说还不理想。”
困惑三:评价体系不离学习成绩好成绩等于好能力吗?
“要说大学完全没有压力也不是。” 华工工商管理专业的小林说,一个学习成绩好的人,并不一定具备好的专业思维,而如何去提高专业思维才是一个复杂的压力大的问题。“现在的大学教育仍然是直接将课程成绩和考试成绩作为评价一个学生能力的主要因素,这是不够客观的。”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学生对现存的评价体系有较大的意见。“大学就不应该再惟学习成绩论了。”中山大学工学院大四的小吴说,除了考核理论的学习,还需要将实践能力、沟通、公益、品质等因素考虑在内,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综合性考核。不少同学反映说,如今大多数高校的奖学金评比仍将学习绩点置于首要位置。
一方面是学生感到学习压力不如高中,另一方面高校却仍将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优秀与否的重要因素。对此,专家分析其症结在于教育观念。受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影响,在中国人的观念中以“当干部”为荣。为此,长期以来一直沿用着读书为升学、升学为文凭、文凭为考公务员为就业的教学模式和目的,而这一切的条条框框都离不开“成绩”。
毕业了,我的未来在哪里?
关于大学生薪酬问题,近几年一直被反复热议,“本科毕业工资不及民工”等火爆题目也一再让人们感慨。
我们可以先计算一下大学生的总体付出与收益:一个四年本科大学生,就算是普通专业学费也要两万以上,再加上必须的住宿、学习用品。最起码的生活费用,一般要在六万以上,这对一个农村家庭可是个天文数字,当然,农村也有“能人”,不在乎这几个小钱的也有的是,但大多“小康”农民还是颇为头疼的,也不乏一些父母举债供孩子上学。
更“尴尬”的数据:据某招聘网推出的“2009年上半年职场人与大学生薪酬盘点”显示,不同城市大学毕业生的起薪较去年相比,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上海下降了9.73%,为2691元,北京下降了7.56%到2655元,深圳则下降了5.2%,为2575元。
十年寒窗的年轻人也不是没有抗争过,“2000元薪资联盟”、“1500元薪资联盟”在过去几年中曾遍地开花,但喊出的薪资底价却越来越低。面对冷冰冰的就业率,那些充溢了青春热血的“联盟”土崩瓦解。而记者通过对近十个城市、十余个专业大学毕业生的调查发现,关于毕业后的薪酬,他们普遍存在三大困惑。
300多万优质简历
17年行业积淀
2万多家合作名企业
微信扫一扫 使用小程序